服務熱線
榮獲獎項:
IFLA AAPME 2022, 野生動物、生物多樣性、棲息地改善或創建 榮譽獎
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IFLA)于1948年在英國劍橋成立,為了重建戰后的歐洲而建立的機構,是一個非贏利、非政治、非政府性質的民主性國際組織。AAPME獎由IFLA非洲、亞太和中東區于2018年發起,是一個國際性的風景園林設計和規劃認證獎項,面向全世界風景園林和規劃設計從業人員,為以風景園林為基礎的單一或多學科融合的項目提供展示的平臺,旨在構建我們城市和自然系統的彈性。2022年IFLA AAPME獎——“氣候危機設計”由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IFLA)亞太地區(APR)與IFLA非洲和中東地區合作舉辦的國際設計獎。今年,該獎項繼續呼吁在氣候危機設計中采取氣候行動和應對措施。
項目概述
隨著1955年武鋼集團開發武漢長江南岸,建立江邊碼頭,灘涂不僅被丟棄燃煤,還被大量硬化為垃圾場,生態環境遭到了極大破壞。2018年武漢政府意識到生態問題之嚴重后迅速啟動了長江沿岸的生態保護和修復。武惠堤灘涂生態修復工程以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和氣候變化適應為對策,首先對場地內的土壤進行檢測,清理各類固體廢物,然后對場地內水泥硬化地面進行破碎,同時對重點治理區的泥灘濕地進行濕地恢復,徹底改善了武惠堤灘涂的生態環境。
設計理念
該項目的主要內容是整治武惠堤外灘和民垸內大量的工業廢渣、煤炭、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綜合長江防洪需要和固體廢棄物轉移產生新的隱患等具體情況,實行以點帶面,保持原狀并輔以生態復綠建設,設置長江流域生態保護點。
具體情況,實施以保持原狀為主、生態復綠為輔的建設,設置地下水監測井,隨時監測、防控地下水污染。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
以自然優先,尊重自然,加強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因地制宜地處理工地上的渣土和建筑垃圾,保留城市鄉村的野性特征,打造有別于城市景觀的自然野趣的生態灘涂。
l 創新點和特點
針對新集碼頭地下埋藏的工業廢渣,邀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專家進行了生態安全評估,綜合長江防洪需求和固體廢棄物轉移產生的新隱患等具體情況,實施了以保持場地原狀為主、生態修復為輔的建設,打造野生生態泥灘濕地,使場地更具有抗擊雨洪的能力。
l 分類和綜合利用
對場地內的有害渣土和垃圾進行清理,對場地內的建筑棄土和硬質地基的無害化部分進行地形塑造,形成自然的地形骨架。充分考慮水文條件、水流方向,劃分場地類的喬木區和濕地區,通過建設蓄水區、排水溝等場地季節性水處理設計,構建場地特有的雨水、洪水和植物的灘涂生境系統。
l 植綠有方,宜林則林,宜草則草
在復綠的種植設計中,遵循 "自然至上、生態為本、突出野生、最小干預、遠近結合 "的原則,根據場地資源現狀,結合海綿城市建設,以保護為前提,以保持生態系統穩定、保護和恢復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為基本出發點,通過適度 通過適度的人工干預、保護和恢復措施,宜林則林,宜草則草,恢復自然生態面貌。通過種植耐旱、耐澇、耐沖刷、固土的植物,地表覆蓋物以速生的狗牙根為主,固土;局部點綴紫花地丁和蒲公英,形成開花草甸。利用濕地原生植物紅蓼,適量不規則點植池杉、旱柳,形成生態、野生的自然景觀。
l 實時監測,長期管理
有關部門在大堤道路上設置了限高架和隔離墩,阻止大貨車前往傾倒垃圾,并在關鍵路口24小時巡邏守候。同時,設置了地下水監測井,隨時監測和防控地下水污染。
l 突出生態自然的特色
項目實施后,野趣橫生的泥灘濕地呈現在我們眼前,設計建設的自然生態系統融入自然,貫徹 "順其自然 "的理念,鳥兒棲息,野花盛開,最大程度地保護了長江水體和生態環境。
l 創新技術
項目的實施探索了長江岸線破壞性開發后生物多樣性重建的多項技術,包括人工輔助植被自然恢復技術;人工誘導植物多樣性增強技術;以及鳥類棲息地恢復和重建的一系列技術。這使得生物多樣性和景觀價值大幅提升,達到了綠化、美化和保護、穩定長江岸線生態系統的多重目的。
生態效益
項目的實施將使區域生態系統更加完善和穩定,內部結構更加合理,生物種群與棲息地條件之間的復雜關系更加和諧。
根據《武漢市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在武惠堤枯水期,有大面積的泥灘裸露出來,為鳥類提供了棲息地,河邊提供了非常豐富的食物,尤其是黑鸛、鸕鶿、中華秋沙鴨等以魚為食的鳥類所喜愛,武惠堤泥灘現在已經成為鳥類的重要棲息地和動物的家園。
社會效益
作為一個公益性的社會事業,本項目所產生的社會效益非常明顯。
(1) 提高了人們的生態保護意識
(2) 促進社會穩定和發展,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
(3) 提高知名度,樹立良好的對外形象
總結
這是一項持續的生態修復工程,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設置地下水監測井,隨時監測和防控地下水污染。經過近5年的持續生態保護和修復,武惠堤岸灘涂的生態環境取得了顯著成效:生態功能得到保護,生態破壞得到遏制,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極大改善。如今的長江五惠灘地碧波蕩漾、綠草如茵,固體廢棄物堆放地變成了生態綠洲。
設計團隊:朱黎青 宋本云 陳 述 等
設計單位:唯美景觀
施工單位:武漢林業集團
業主單位:武漢市青山區